随着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概念的发展,互联网企业都摆出了一副造车的架势,仿佛不做大数据、不造汽车的都不是互联网企业了。但ibm却明确指出他们不要数据,也没有造车打算。
4月27日上午,ibm合伙人、副总裁亚历山大 沙伊特(alexander scheidt)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科技企业来讲,造车属于不同的业务模式,需要有丰富的造车经验,单从纯硬件来讲就需要大量复杂的供应 商。因此“我尊重汽车企业,也喜欢汽车行业,但我更喜欢ibm现在的工作,ibm善于创新,注重研发。ibm还有很多战略去实施,如智慧地球等,我们有自 己擅长的领域。”
亚历山大 沙伊特是ibmgsb(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部门工业方面的负责人,尽管他坚持表示,喜欢ibm现在单一的业务模式和工作环境,但也并未否定其他互联网企业的造车行为,相反他还建议整车企业要与这些竞争者展开合作。
亚历山大 沙伊特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像特斯拉、google这样企业的加入,带动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汽车企业必须去集成和具备这些技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改变了汽车产业的竞争方式。
现在汽车企业以及其主要的供应商已经发现了这些改变,也愿意在车联网或无人驾驶等方面做一些投入。这也给了ibm更多的参与机会。
亚历山大 沙伊特表示,新技术的参与,带来了整个行业竞争的加剧,“我们也非常高兴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业务模式,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的加入,让整个汽车行业都开始加强在大数据、车联网和无人驾驶等领域的投入,显然这给了擅长数据分析的ibm更多机会,甚至包括一些互联网企业,甚至连强如腾讯的云数据处理方案都是由ibm提供的。
ibm此前在华向汽车企业提供的数据服务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方面,而随着无人驾驶、车联网方面的发展,ibm与汽车企业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希望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但这个平台如何规划,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将无序的数据转变为对生产、对销售的有用数据,目前ibm正在与中国车企在这方面展开合作。
但与所有互联网企业对大数据的渴望不同,ibm坚持不会要客户的数据,包括所有数据的分析结果都归汽车企业,而ibm只提供九游会真人的解决方案。
根据ibm的调研,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喜好程度远高于全球其他市场。中国消费者的这一态度显然给了中国本土企业赶超跨国车企的巨大机会。
ibm的这项调查是从2015年开始,为此,ibm走访了全球16个汽车市场,调查了16469名消费者,并形成了四个智能汽车的应用场景,即移动出行、无人驾驶、汽车自我诊断、汽车与商用等四个领域。
亚历山大 沙伊特表示,快速的变化将给中国车企带来巨大的优势,后者可以区别于跨国车企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新业务获得新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快速的追赶与跨国车企的差距,尽管这做起来并不容易。